体检报告查询入口→


职业卫生评价案例

ZHTJ/ZW-XP-2023-010河南浦强医疗科技有限公司河南浦强医疗科技有限公司职业病危害现状评价报告

分类:职业卫生评价案例
作者:本站
发布时间:2024.01.05 17:32
字号选择:

手机阅读

职业卫生评价项目信息网上公开

用人单位

(建设单位)名称

河南浦强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公示时间

2024.1.5

地理位置

长垣市张三寨镇医疗器械创业园

联系人

王栋硕

项目名称

河南浦强医疗科技有限公司职业病危害现状评价报告

项目简介

河南浦强医疗科技有限公司2018年成立,注册资本2800万元。经营项目为第I类、第II类医疗器械的生产、销售,主要产品为医用帽、口腔包、棉签、棉球、中单等,年生产量为1400件,其中医用帽200件、口腔包400件、棉签为200件、棉球为200件、中单为400件。用人单位总劳动定员为31人,一线生产人21人。

项目负责人

王树华

报告完成日期

2023.12.29

报告编号

ZHTJ/ZW-XP-2023-010

现场调查人

高阁、孔郑阳

现场调查时间

2023.9.11

企业陪同人

王栋硕

现场采样

检测人员

耿伟杰、闵应升、高阁、张军伟

采样检测时间

2023.9.26~

2023.9.28

企业陪同人

王栋硕

用人单位(建设单位)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及检测结果

用人单位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棉尘、聚丙烯粉尘、环氧乙烷、二氧化碳、盐酸、氢氧化钠、噪声、工频电场。检测结果如下

棉尘、聚丙烯粉尘各工种接触棉尘、聚丙烯粉尘浓度均不超标。

环氧乙烷、二氧化碳、盐酸、氢氧化钠各工种接触环氧乙烷、二氧化碳、盐酸、氢氧化钠浓度均不超标。

噪声:各工种接触噪声8h等效声级均不超标。

工频电场灭菌工接触工频电场强度不超

评价结论

与建议

评价结论:用人单位总平面布置、生产工艺和设备布局、建筑物卫生学要求、职业病危害因素和危害程度及对劳动者健康的影响、职业病危害防护设施、个人使用的职业病防护用品、卫生辅助用室、职业病危害警示标识和告知、应急救援措施、职业卫生管理、职业健康监护和职业卫生专项经费落实情况等各项评价内容基本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修订)(国家主席令〔2018〕第24号)及相关法律、法规、规章标准和规范的要求。

评价建议:

1.整改性建议措施

1)防护设施

存在问题:用人单位医用帽车间的帽机、仓库(9#厂房2F)的棉球机、棉签车间(9#厂房4F)的棉签机未设置除尘装置。

建议:仓库(9#厂房2F)、棉签车间(9#厂房4F)内棉尘的个体浓度接近职业接触限值,用人单位应重点关注,给棉球机和棉签机设置除尘装置,增加上吸罩或侧吸罩;另外医用帽车间的帽机亦应设置除尘装置,增加上吸罩或侧吸罩。

在日常工作时,用人单位应安排和督促工人在作业结束或开始前及时清扫设备,避免粉尘堆积。

2)应急救援措施

存在问题1:用人单位未定期组织职业病危害事故演练。

建议:针对盐酸、氢氧化钠等化学性眼灼伤、皮肤灼伤,环氧乙烷中毒等职业病危害事故,定期组织工人进行应急救援演练,并对演练情况进行记录。

存在问题2:灭菌车间事故通风换气次数小于12/h

建议:增加灭菌车间防爆轴流风机的数量,使事故通风换气次数不小于12/h

3)职业健康监护

存在问题1:用人单位2023年以前未组织员工进行职业健康检查,体检率未达到100%

建议:组织所有接触职业病危害的拟入职劳动者(含调岗劳动者)、在岗期间劳动者、离岗劳动者分别进行上岗前、在岗期间、离岗时职业健康检查,且体检率应达到100%

存在问题2:职业健康监护档案不完善。

建议:每次职业健康检查后都要及时完善职业健康监护管理档案及劳动者个人职业健康监护档案,详细调查劳动者职业史和既往史,做好职业健康体检报告资料的归档整理。

4)职业卫生管理

存在问题1:用人单位未进行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和日常监测工作。

建议:按照《工作场所职业卫生管理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健康委员会令〔2020〕第5号)的相关要求,切实做好环氧乙烷、二氧化碳、棉尘、聚丙烯粉尘、噪声等职业病危害因素日常监测工作。

存在问题2:用人单位主要负责人和职业卫生管理人员未参加职业卫生培训。

建议:用人单位主要负责人和管理人员应按要求参加相关部门组织的职业卫生培训并取得证书。

存在问题3:用人单位未设置职业病危害公告栏。

建议:用人单位应在厂区醒目位置设置职业病危害公告栏,公布有关职业病防治的规章制度、操作规程、职业病危害事故应急救援措施和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结果。

存在问题4:用人单位计划在本次评价完成后进行职业病危害项目的申报。

建议:根据评价结果,进行职业病危害申报,及时取得申报回执。2.持续性和预防性建议措施

1)用人单位至少每三年进行一次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若发现超过国家卫生标准,应立即采取相应的整改控制措施;将检测结果存入用人单位的职业病危害防治档案,并向从业人员公布。

2)做好职业病防护设施的维护,确保其性能和防护效果;确保作业工人严格遵守操作规程,操作时佩戴好个人防护用品。

3)在现有个人防护用品配备标准下,加强个人防护用品监督管理,应发放到工人手中,不应替领、代领,加强员工个人防护用品佩戴的监督力度,使作业工人能够按照要求正确佩戴个人防护用品。

4)建议用人单位主要负责人、职业卫生管理人员应当遵守职业卫生的相关法律、法规、政策,如《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工作场所职业卫生管理规定》、《用人单位职业健康监护监督管理办法》等,做好今后的职业病危害防治各项工作,更新和完善职业卫生管理制度并认真落实执行,细化、完善相关的执行记录,完善相关档案。

3.职业病防治后续工作及建议

1)今后如因原辅材料、生产工艺、生产设备、生产规模等有变化而导致产生职业病危害因素的种类、浓度或强度发生变化及因作业人员生产制度、接触时间等情况变化导致接触浓度或强度变化使职业病危害程度发生变化的,用人单位应委托具有相应资质的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重新进行评价。

2)用人单位如今后进行项目建设,应做好用人单位职业病防护设施三同时工作。

技术审查

专家评审意见

审查结论:

以上问题整改后,专家组同意该《现状评价报告》通过技术审查。整改情况评价单位应逐项进行复查,合格后完善《现状评价报告》存档备查。

现场调查及现场采样检测影像

image.png image.png 

 

 

 

 

 

 

 

现场调查照片                     现场采样照片

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