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价结论:用人单位总平面布置、生产工艺和设备布局、建筑物卫生学要求、职业病危害因素和危害程度及对劳动者健康的影响、职业病危害防护设施、个人使用的职业病防护用品、卫生辅助用室、职业病危害警示标识和告知、应急救援措施、职业卫生管理、职业健康监护和职业卫生专项经费落实情况等各项评价内容基本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修订)(国家主席令[2018]第24号)及相关法律、法规、规章标准和规范的要求。 评价建议: 1.整改性措施建议 1)用人单位主要负责人和管理人员应按要求参加相关部门组织的职业卫生培训。 2)根据评价结果,及时进行职业病危害申报,并按要求取得申报回执。 3)建议用人单位定期组织职业病危害事故应急救援演练。 2.持续性和预防性建议措施 1)用人单位每3年至少进行1次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工作,若发现超过国家卫生标准,应立即采取相应的整改控制措施;将定期检测结果存入用人单位的职业病危害防治档案,并向从业人员公布。 2)做好职业病防护设施的维护,确保其性能和防护效果;确保作业工人严格遵守操作规程,操作时佩戴好个人防护用品。 3)在现有个人防护用品配备标准下,加强个人防护用品的配备和更换频率,确保个人防护用品防护有效;进一步完善个人防护用品发放记录(应注明发放防护用品型号、参数等信息),应发放到工人手中,不应替领、代领,加强员工个人防护用品佩戴的监督力度,使作业工人能够按照要求正确佩戴个人防护用品。 4)建议用人单位主要负责人、职业卫生管理人员应当遵守职业卫生的相关法律、法规、政策,如《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工作场所职业卫生管理规定》、《用人单位职业健康监护监督管理办法》等,做好今后的职业病危害防治各项工作,更新和完善职业卫生管理制度并认真落实执行,细化、完善相关的执行记录,完善相关档案。 3.职业病防治后续工作及建议 1)今后如因原辅材料、生产工艺、生产设备、生产规模等有变化而导致产生职业病危害因素的种类、浓度或强度发生变化及因作业人员生产制度、接触时间等情况变化导致接触浓度或强度变化使职业病危害程度发生变化的,用人单位应委托具有相应资质的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重新进行评价。 2)用人单位如今后进行项目建设,应做好建设项目职业病防护设施“三同时”工作。 |